“对于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我们也很关注。如果我是租客,我最关心的肯定是孩子上学的问题。”孙鹏告诉记者,这份《指导意见》中最有分量的就是“探索租房者子女就近入学”的内容,“其实青岛的相关政策是允许凭租房合同就近入学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并没那么简单。”租客滕先生的遭遇印证了这一说法。滕先生从外地来青工作,一直在城阳区租房居住,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滕先生上网查询得知,可以凭租房合同去家门口的小学入学。但在报名的时候,他却遭到了拒绝,“学校告诉我,学位要先满足有户口和房产证的居民子女,如果还有空余学位,才可以用租房合同报名。”最终滕先生的孩子只能选择距离稍远的私立学校就读。
“租房入学早有相关政策,这可以保障孩子有学上,但要想上一些热门学校,就要受限于紧缺的教育资源。”科威不动产的龚海防店长告诉记者,以浮山后为例,目前很多热门小学已经提前一年发布学位预警,未来买房者的子女都未必能顺利入学,更别说租房者,化解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提供更多和更均衡的教育资源。孙鹏告诉记者,他注意到这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健全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租房者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探索创新以户籍迁入时间等要素进行积分排序、阳光分班、统一管理等做法。”在他看来,政策如果能够得以实施,给租房带来重大利好的同时,也会深度影响学区房的市场。
手记
转变传统观念 为房屋租赁加码
众所周知,在楼市中一直流传着“租不如买”的观念,我国房地产市场也长期存在“售卖一条腿长,租赁一条腿短”问题。“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发展长租房市场,是加快补齐住房租赁短板的必由之路。
不过除了政策支持,还需要传统观念的转变。采访中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小龙只签了今年一年的合约,“父母说如果我留在青岛,将来还是要买房的,不能一直租房住。”另一位租房者王荔也是通过购买相对便宜的商住公寓,实现了自己在岛城安家的梦想。“就算政策再完善,大多数人还是不会选择长期租房,买房还是大家不变的目标。”链家地产的孙鹏告诉记者,决定租房还是买房,除了政策之外,还有人们的观念。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一直奉行“租不如买”,房子可以给生活带来安全感,而这几年地产市场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强了这样的观念。市民李女士2009年从外地来青时,租住了亲戚在浮山后的房子。“当时那个亲戚要出国,我们其实是帮她照看房子,每个月象征性地给600元租金。”开始李女士感觉自己特别幸运,不用奔波,一家三口就在青岛找了一个落脚地,同事们还特别羡慕她不用为了买房节衣缩食。但住了7年之后,李女士想要生二胎,突然发现事情没有她想象得那么美好,“我们觉得房子小了想买房,却发现已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按照李女士的说法,当年很多同事都是东拼西凑后贷款买的房,因为买得早,房价便宜,当时浮山后的房子每平方米才8000多元,等到她想买房时,房价早已经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