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规模:截至 2024 年,A 股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 28 万亿元,其中股票型 + 混合型基金规模超 10 万亿元,是 A 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操作逻辑:以 “价值投资” 或 “成长投资” 为核心,通过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选择 “业绩稳定增长、行业前景好” 的股票,长期持有(通常 1-3 年),赚取 “企业成长收益”。
偏好标的:大盘股、行业龙头(如消费领域的茅台、家电领域的美的、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市值通常在 500 亿元以上,基本面透明,流动性好。
教授点评:“公募基金是 A 股市场的‘压舱石’,他们的持仓方向,往往代表‘市场主流投资逻辑’。普通股民跟随公募基金的重仓方向(如通过基金季报查看持仓),比盲目‘找庄’更安全。”
吴老师案例:2021-2023 年,某公募基金重仓某半导体龙头股,期间该股票因 “国产替代趋势 + 净利润年增长 25%”,股价从 80 元涨至 180 元,基金赚取的是 “行业趋势 + 企业成长” 的钱,而非 “操控股价”。期间虽有股价震荡,但基金始终坚定持有,最终实现大幅盈利。
资金规模:截至 2024 年,外资通过沪深股通持有 A 股的市值超 2 万亿元,虽然规模不及公募基金,但因其 “操作精准、趋势判断能力强”,被股民称为 “聪明钱”。
操作逻辑:以 “全球资产配置” 为核心,关注 “A 股与全球市场的估值差、人民币汇率、中国宏观经济” 等因素,偏好 “估值合理、分红稳定、行业地位稳固” 的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持仓周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偏好标的:消费龙头(如茅台、伊利)、金融龙头(如招行、平安)、高股息股票(如长江电力),这些股票 “业绩波动小,抗风险能力强”。
教授分析:“外资的投资逻辑成熟,注重‘长期价值’,很少参与短期投机。他们的流入流出,往往能提前反映‘市场对 A 股的长期预期’,普通股民可将北向资金流向作为‘市场趋势的参考指标’。”
吴老师提醒:“我曾指导股民通过‘北向资金持续流入的股票’筛选标的,2023 年某消费股票被北向资金连续 10 周加仓,后续股价上涨 40%—— 外资的‘聪明’,本质是‘基于全球视野的价值判断’,而非‘操控股价’。”
资金规模:截至 2024 年,保险资金与社保基金投资 A 股的规模超 5 万亿元,资金性质 “长期、稳定”(保险资金久期通常在 10 年以上,社保基金追求 “安全前提下的增值”)。
A 股:股票一次性买入一万股与分十次买入一千股,成本一样的吗?
2025-11-27
股票操盘手吴老师:A 股:股票一次性买入一万股与分十次买入一千股,成本一样的吗?
股票操盘手吴老师:A 股:“K 线” 不看阴阳,而是看 “四要素”,简单并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