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略落地:三类客户的差异化配置方案
吴老师针对私募、散户、产业客户的风险偏好与需求,结合行业特征设计 “收益 - 风险” 匹配的定制化策略:
(一)私募客户:“弹性优先 + 波段操作” 组合
管理 80 亿元规模的私募李总,追求高弹性收益,吴老师设计 “75% 核心 + 20% 卫星 + 5% 现金” 组合:
“周期复苏期买龙头弹性,业绩验证期赚估值修复的钱。” 李总反馈,本月布局的 20 亿元海螺水泥仓位已实现 18% 浮盈,符合预期。
(二)散户客户:“龙头 + ETF” 平衡方案
拥有 50 万元资金的散户陈先生,风险承受能力中等,吴老师设计 “6+3+1” 方案:
核心标的(30 万元):18 万元中国巨石(弹性核心)+12 万元海螺水泥(稳健配置),绑定行业成长与安全垫;
卫星标的(15 万元):8 万元中材科技 + 7 万元建材 ETF(159745),捕捉板块轮动红利;设置 40% 止盈线、15% 止损线;
现金储备(5 万元):若板块 PE 跌至 15 倍(历史极值),补仓核心标的至 70% 仓位。
截至 11 月 19 日,该组合本月上涨 15%,显著跑赢建材板块指数(涨幅 6.2%),且最大回撤仅 6.3%,兼顾收益与防御。
(三)产业客户:“业务协同 + 资产增值” 方案
从事建材贸易业务的赵总,计划用 300 万元闲置资金投资,需兼顾产业资源与收益:
“投资既获得 15% 浮盈,还拿到优先供货权,公司毛利率提升 5 个百分点。” 赵总对方案高度认可。
五、操作指南:“监测 - 应对 - 风控” 全流程体系
基于建材行业 “量价修复、业绩改善” 的特征,吴老师建立全流程操作框架,帮助客户把握布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