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股票(20%-25%):必需消费股(15%)+ 医药股(5%-10%),抵御市场下跌;
现金及等价物(15%-20%):货币基金(10%)+ 定期存款(5%-10%),等待抄底机会。
案例:2015 年 1-3 月(通缩初期),散户老赵按此策略配置 100 万元:60 万元国债 + 纯债基金(收益 5%)、25 万元消费 + 医药股(微跌 2%)、15 万元货币基金(收益 2%),组合整体收益 3.5%,跑赢同期大盘 - 8% 的表现。
通缩中期(CPI 负增长 3-6 个月,政策宽松加码):增进攻,减防御
阶段特征: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市场利率显著下降,资金开始从债券转向股票(尤其是成长股),但经济仍在下行,防御性资产仍有配置价值。
配置策略:
高信用债券(30%-40%):减持部分长期债券,保留短期债券和纯债基金;
防御性股票(20%):维持必需消费和医药股仓位,作为组合 “压舱石”;
成长型股票(25%-30%):科技成长股(15%-20%)+ 政策受益股(如新能源、基建,10%),捕捉政策宽松红利;
现金及等价物(10%-15%):减少现金比例,部分用于加仓成长股。
案例:2015 年 4-6 月(通缩中期),散户小王按策略配置 100 万元:35 万元债券(收益 3%)、20 万元消费医药股(上涨 5%)、30 万元科技成长股(上涨 15%)、15 万元现金(收益 1%),组合总收益 7.5%,远超初期的防御配置。
通缩后期(CPI 接近零增长,经济触底回升):重进攻,轻防御
阶段特征:物价下跌幅度收窄,经济数据出现回暖迹象(如 PMI 回升、消费数据改善),市场预期从通缩转向复苏,风险资产开始领涨。
配置策略:
高信用债券(20%):大幅减持债券,仅保留短期品种,锁定收益;
防御性股票(15%):减持部分消费医药股,转向周期股;
进攻性资产(50%-55%):成长股(25%-30%)+ 周期股(如工业、材料,25%),把握经济复苏机会;
现金及等价物(10%-15%):继续减少现金,加仓股票资产。
案例:2015 年 7-9 月(通缩后期),散户老李按策略配置 100 万元:20 万元债券(收益 2%)、15 万元消费医药股(上涨 3%)、55 万元成长 + 周期股(上涨 20%)、10 万元现金(收益 1%),组合总收益 12.5%,完美衔接经济复苏期。
不同风险偏好散户的通缩期配置方案:从保守到进取的个性化选择
散户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通缩期的资产配置需差异化设计。保守型散户侧重保值,避免大幅波动;进取型散户可适度提高风险资产比例,捕捉通缩后期的反弹机会。吴老师为不同类型散户定制了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