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股市,我们懂得保护好自己的本金,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投资人。
投资之前没有对亏损有预期的,没有对突发状况有应对措施的,是不可能在投资这条路走得太远的。
每一个人,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技术,不需要经验,不需要资金,拿个身份证就可以去免费开户,加入到A股游戏中来。
人们的行动不是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本能的习惯,知识只是信息的初始阶段,习惯将形成生产力,习惯是由熟练的知识质变而来的。
在市场成交量是地量的时候,是不存在长线利空的,任何触发市场的措施都有利于市场活跃。
有一句很引起操盘手共鸣的话:细节决定成败。在证券市场这句话确实是一个真理,在实战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的分析与操作都是对的,但是,一个微小的细节出现了问题,就会使一切努力全部白费。
如果交易一生,那么较极端的情况会出现很多次,即使出现连续亏损,也太平常了,根本无须有情绪上的丝毫波动。
假如情绪因为品种的涨跌而出现波动起伏,那么对于交易本身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言行合一,才能实现真正需要做到交易心境上的坦然和为人处世的豁达。
一般情况下,手痒也许无关紧要,但交易的时候千万不能手痒,否则一失手,难免成千古恨。
交易时间越长,越能理解风险控制的含义。如果风险控制不好,翻几倍最终都会是一场空。大赚大亏到头来失去的不只是金钱,还有宝贵的时间,甚至是终身的遗憾。
控得住风险就能成功了吗?当然不会。只有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并勇敢捕捉足够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交易。
救市资金,券商资金,券商系基金已经构成了高度的利益共同体。
这些机构投资者已经从独立的,松散的投资者,转变成利益一致的行动人。
转变成抱团炒作大盘蓝筹指标股,牢牢的把控了各大主要指数。
被反复的收割,清洗,被套惨重,大量的散户带着无尽的哀怨,悔恨,无奈之心退出。
事实在中国股市上,机构投资者也并不见得比散户投资者成熟多少
只不过他们比散户投资者多了资金优势,信息优势,风险对冲工具的优势。
事实上无论是对个股的投机炒作,还是对板块的投机炒作
还有不少机构喜欢炒作问题股,题材股,概念股,资产重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