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60、70、80的我们,在艰苦的大环境中国成长起来,在20左右的年纪成家立业,为家庭妻儿夫女付出。
我们的前半生的投资,几乎都花在了家庭子女身上,作为为生活奔波的中年人们,也该投资投资自己了!
一个人只有懂得投资自己,让自己增值,才算活得明白。


投资健康:管住嘴,迈开腿
《皇帝内经》云:“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不亦晚乎。”
意思是已经治疗形成的病太晚了,应该防范于未然,预防未生的病。
健康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人到中年,健康也是一种责任。
除了自己和家人,没人会为自己的健康买单。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看似在拼能力、拼财力、拼资源,但实际上都是在拼健康。
钟南山院士说过,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2020年初,疫情爆发,84岁高龄的他,毅然奔赴前线,用饱满的精力和病毒作斗争。
而支撑着他走上战场的,除了为国为民的医者之心外,更重要是那副健康的身体。
钟南山从小就热爱运动。
年轻的时候,他打破过学校400米跨栏的记录,在北京学医期间,参加校运会创下的几项记录,至今仍无人能破。
时至今日,年过80的他,依旧每周坚持锻炼两三次。
这种高度自律的生活方式,让许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病从口入,坚持饮食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到中年,难免会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疾病,这时候控制饮食就非常重要。
少吃辛辣刺激,高糖高脂的食品,比如饼干、巧克力,辣椒...
多食鸡蛋、海带、坚果、鱼肉、粗粮等食物
早发现早治疗,牢记定期体检。
有些人可能会抗拒体检,一是觉得浪费钱,二是抗拒面对身体有可能存在风险的事实。
但是只有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才能预防疾病,对症下药。
管住嘴,迈开腿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投资眼界:读万书,行万路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年人的成熟,往往来源于阅历造就的眼界。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背上行囊,用脚步丈量世界和祖国,去感受世界的大好风光,去认识旅途中的人,或许你会感受到不同于你现在圈子的风采。
前些天因为一人自驾游在网络上走红的58岁的苏敏,原本是一个在和冷漠的丈夫相处过程中患上抑郁症的中老年人。
但是渴望看看外面世界的她,在56岁那年,独自驱车8万多公里,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一人一车入秦岭,过云南,下海南。
年过半百的在路途中认识了很多人,听了很多人的故事,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留下了她的足迹。
苏敏把在路上的风景和见闻用短视频记录下来,成为了一个拥有200多万粉丝的小网红。
两年过去,苏敏变得爱笑,也不再抑郁。

如果被现实所累,无法抽身旅行,那就读万卷书吧!
去书中领略人生和道理,也会有不一样的风光。
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喝茶做饭,也可以跳舞唱歌,书法刺绣,钓鱼爬山,打太极走路。
有了兴趣爱好,人才能更有精气神。


投资心态:乐观,专注
人到中年,心态很重要。不纠缠、不抱怨、不生气 方能长寿。
从前有一位苦婆婆,总是愁眉苦脸的。
原来啊,苦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雨伞的,小女儿嫁给了卖鞋子的。
天气放晴的时候,苦婆婆很担心大女儿家的雨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苦婆婆又开始担心小女儿家的鞋子卖不出。
所以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苦婆婆都不开心。
路人开解道:“您转换一下心态啊,天气下雨,小女儿家的雨伞就会畅销了;天晴了,你小女儿的鞋子就能卖出去了!”
苦婆婆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再也不愁眉苦脸了,脸上每天都是笑嘻嘻的。
所以事情的本身并不重要,看待和处理事情的心态才重要。
儿女成人,伴侣自足。
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宽心,散养儿女,放养伴侣,富养自己。
是时候将关注点多放在自己身上。
人到中年,用自律去投资健康,用学习投资眼界,用乐观投资心态。
仔细想想,这些人生中真正宝贵的东西往往和金钱没有多大关系却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