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96 岁的巴菲特仍在强调半个世纪以来的投资信条:“我们从不试图预测市场,只专注于寻找‘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优质企业。” 而在 A 股市场,“股神吴老师” 正用 2026 年硬科技赛道的实战成果印证这一逻辑 —— 其 “价值 50” 体系中某高端医疗设备标的,通过 “政策锚定 + 低估买入 + 长期持有”,全年收益达 120%,这一成绩既延续了巴菲特的价值内核,又融入了 A 股独有的市场特性。
吴老师与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从来不是 “复制粘贴” 的关系 —— 巴菲特的 “可口可乐式” 长期持有,在 A 股演化成吴老师 “动态信号跟踪” 的波段价值;巴菲特的 “纯估值安全边际”,在 A 股升级为 “估值 + 政策 + 资金” 的三维防护。本文将深度解析两者的理念共鸣与实战差异,拆解吴老师如何让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在 A 股落地生根,同时详解其 2026-2027 年合作体系,助普通投资者掌握 “跨市场价值盈利” 的核心方法。
一、理念同源:巴菲特的三大核心,吴老师的 A 股坚守
吴老师在《价值投资本土化实战笔记》中写道:“我的所有策略创新,都始于对巴菲特‘安全边际、长期主义、能力圈’三大原则的深度理解。”20 年 A 股实战中,他始终以这三大原则为基石,却又因市场特性做出适配调整,形成 “同源不同形” 的投资体系。
(一)安全边际:从 “40% 折扣” 到 “三维平衡”,守住不亏底线
巴菲特对安全边际的经典诠释,是 1988 年买入可口可乐 —— 当时可口可乐 PE 仅 15 倍(低于历史均值 20%),股息率 5.2%,巴菲特认为 “即使公司短期盈利波动,低估也能抵御风险”,最终持有 35 年收益超 20 倍。这一 “用折扣买价值” 的逻辑,被吴老师升级为 A 股 “三维安全边际”(估值 + 政策 + 资金),核心原因在于 A 股 “政策干预强,单纯低估可能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