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 “低 PE 买入” 在 A 股常失效(如 2025 年某传统化工股 PE 12 倍仍下跌),因政策不支持;而高 PE 硬科技标的(如某高端仪器 PE 38 倍)却上涨,因政策加码。
吴老师的解决方案是 “政策评分机制”:
(二)痛点 2:散户情绪放大波动,“低估后更低估”—— 创新 “情绪对冲工具”
巴菲特在美股靠 “现金为王” 应对情绪恐慌(如 2022 年伯克希尔现金储备 1440 亿美元),但 A 股散户情绪波动更大(如 2025 年某硬科技标的单日暴跌 12%),单纯现金会踏空。
吴老师的解决方案是 “情绪对冲工具”:
(三)痛点 3:产业迭代快,“长期持有变长期套牢”—— 创新 “赛道切换模型”
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 35 年,因美股消费赛道迭代慢;但 A 股消费赛道 2020-2025 年从传统食品转向健康食品,长期持有传统食品标的(如某饼干企业)会亏损。
吴老师的解决方案是 “赛道切换模型”:
三、实战印证:吴老师与巴菲特的 “跨市场盈利对比”
通过 2025 年两大关键场景的对比,可清晰看到吴老师本土化体系的实战价值 —— 既坚守巴菲特的价值本质,又适配 A 股特性,实现 “比巴菲特更懂 A 股,比散户更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