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造基地、用质量投射器传能源,马斯克的 100 太瓦太空能源计划是噱头还是未来?”“这个计划能带动哪些行业?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布局?”“怕技术落地慢被套,又怕错过千亿级红利,该怎么办?”2025 年 10 月,马斯克旗下 SpaceX 正式公布 “太空能源计划”:2035 年前建成月球制造基地,利用月球氦 - 3 与金属资源生产能源设备,通过 “质量投射器” 将每年 100 太瓦(相当于 2025 年全球总发电量的 1.2 倍)的太空清洁能源传输至地球。这一计划不仅颠覆传统能源格局,更在 A 股市场掀起 “太空能源产业链” 的投资热潮,3.6 亿散户中近 60% 陷入 “想参与却不知如何下手” 的困境。
深耕 A 股 20 年的股神吴老师,擅长从前沿产业趋势中挖掘早期投资机会,其 2020 年预判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2 年布局 “储能赛道”,相关标的平均收益均超 300%。本文将从技术逻辑到产业落地,解析马斯克太空能源计划的核心价值,结合吴老师的 “产业链穿透式投资体系”,教你识别真机会、避开伪概念,同步详解合作体系,助你在前沿趋势中稳健把握红利。
一、先懂逻辑:马斯克太空能源计划不是 “科幻”,这三大核心环节已落地过半
很多投资者认为 “月球制造 + 质量投射器” 遥不可及,但吴老师团队通过对 SpaceX 技术专利、合作企业的深度调研发现:该计划的三大核心环节(月球资源开发、能源设备制造、质量投射传输)已有 50% 的技术落地,2035 年 100 太瓦产能目标具备可行性。
(一)环节 1:月球资源开发 —— 氦 - 3 + 金属,太空能源的 “原材料库”
马斯克计划的核心前提是 “月球有可利用的能源资源”,而这一前提已被科学验证:
吴老师视角:“月球资源开发的关键不是‘能不能采’,而是‘成本能不能降’。SpaceX 通过可回收火箭将运输成本从 5 万美元 / 公斤降至 2000 美元 / 公斤,未来 3 年若降至 500 美元 / 公斤,月球资源开发将具备商业价值 —— 这也是我关注‘可回收火箭产业链’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