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地产、传统基建等低景气度板块,突破五日均线的个股仅各 15-20 只,且多为 “小市值标的”(市值低于 50 亿),成交量放大不足 20%,反映资金对这类板块的 “短期试探” 心态,缺乏持续动力。
(二)成交量是 “试金石”:158 只 “放量突破” 个股更具价值
五日均线突破的有效性,核心取决于 “成交量是否配合”。吴老师团队将 260 只个股分为 “放量突破” 与 “缩量突破” 两类,差异显著:
吴老师团队强调:“判断五日均线突破是否有效,第一步就是看成交量 —— 放量 30% 以上是基础门槛,若同时伴随‘北向资金增持’‘机构龙虎榜买入’,则有效性再提升 50%。”
(三)基本面匹配度:业绩正增长个股突破后涨幅更高
除了技术面,基本面是 “突破能否持续” 的关键。260 只个股中,2025 年 Q3 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有 212 只(81.5%),其中增速超 20% 的有 98 只(37.7%);业绩下滑的仅 48 只(18.5%),且多为 “转型期标的”(如某消费电子股因布局 AI 硬件导致短期利润承压)。
数据显示:业绩正增长的突破个股,后续 5 日平均涨幅达 4.5%,回调概率仅 22%;业绩下滑的突破个股,后续 5 日平均涨幅仅 1.2%,回调概率达 65%。典型案例如贵州茅台(Q3 净利润增长 19%),突破五日均线后 5 日上涨 6.8%;而某业绩下滑的半导体股,突破后 5 日回调 4.2%,重回均线下方。
这说明:五日均线突破只是 “短期信号”,若缺乏业绩支撑,很容易沦为 “昙花一现”;只有 “技术突破 + 业绩向好” 双匹配,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