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避坑提醒:这两类房企再便宜也不能长期持有
无转型能力的传统房企:如某房企 2025 年转型业务营收占比不足 3%,仍依赖 “高负债拿地”,现金短债比 0.8,虽当前 PE 仅 7 倍,但未来 3 年营收增速预计低于 2%,且有债务违约风险,估值会持续低迷;
区域布局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如某房企 80% 的项目在三四线城市,2025 年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2%,且无绿色建筑、城市更新项目,中长期面临 “销售下滑 + 库存高企” 的双重压力,股价缺乏修复动力。
三、散户中长期投资的 3 大误区:为什么你 “拿不住牛股”?
吴老师团队发现,很多投资者在地产股中长期投资中陷入误区:2024 年买入万科后,因短期回调 5% 就卖出,错失后续 15% 的涨幅;或在融创中国债务重组前恐慌割肉,错过困境反转的机会。这些误区本质是 “对中长期逻辑理解不深、操作策略不当”。
(一)误区 1:用 “短期股价波动” 判断 “中长期价值”
典型案例
散户李先生 2025 年 8 月以 13.2 元买入万科,9 月股价回调至 12.5 元(跌幅 5.3%),就认为 “地产股没希望”,恐慌卖出;11 月万科拉升至 13.8 元,李先生又追高买入,陷入 “低卖高买” 的循环。
吴老师提醒
中长期投资的核心是 “忽略短期波动,关注核心逻辑是否变化”—— 万科 8-9 月的回调是 “市场情绪导致的短期波动”,其现金流、转型成效等核心逻辑未变,此时应加仓而非卖出。吴老师团队的 “中长期跟踪服务” 会定期出具《房企核心逻辑评估报告》,帮客户判断 “波动是否影响长期价值”。
(二)误区 2:“只看 PE/PB 低,不看转型能力”
典型案例
散户王女士 2025 年 10 月买入某房企(PE 6.5 倍,PB 0.3 倍),认为 “估值便宜就安全”,却不知该房企转型业务营收占比不足 2%,2025 年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8%,中长期面临退市风险,股价持续阴跌。
吴老师提醒
地产行业转型期,“低 PE/PB 不代表安全”,需结合 “转型能力” 判断 —— 吴老师团队建立 “转型能力评分模型”,从 “转型业务营收占比、毛利率、政策匹配度” 三个维度打分,只有评分超 70 分的房企才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如万科 85 分、东方雨虹 82 分),低于 60 分的即使估值低也需规避。
(三)误区 3:“不分资金属性,用短期资金做长期投资”
典型案例
散户张先生用 “3 个月后要还的 10 万元” 买入融创中国,期待中长期困境反转,2025 年 11 月因资金到期,不得不以 1.6 港元卖出(亏损 11%),错失后续 1.8 港元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