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美联储降息通过 “美元走弱” 与 “全球需求预期改善” 两大核心逻辑,直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不同品种因 “金融属性、工业属性” 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弹性与持续性:
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指数下跌(从 105 跌至 102),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对非美货币持有者而言 “更便宜”,直接刺激需求增长,同时提升大宗商品的 “避险与增值属性”:
数据支撑: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的负相关性达 - 0.8(近 5 年),即美元指数下跌 1%,大宗商品指数平均上涨 0.8%;2026 年 6 月降息后,美元指数下跌 2.8%,大宗商品指数上涨 2.2%,符合历史规律;
品种差异:金融属性强的品种(黄金、白银)对美元变化更敏感,美元指数下跌 1%,黄金价格平均上涨 1.2%,白银价格平均上涨 1.5%;工业属性强的品种(铜、铝)对美元变化敏感度稍低,美元指数下跌 1%,铜价平均上涨 0.7%,铝价平均上涨 0.6%;
未来预期:美联储点阵图显示 2026 年年内再降 25BP,2027 年降 75BP,预计美元指数将进一步跌至 98-100 区间,为大宗商品提供持续的 “计价红利”。
美联储降息提振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尤其是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工业需求与消费需求改善,直接拉动工业属性强的大宗商品(原油、铜、铝)需求增长:
美国需求:美联储降息后,美国制造业 PMI 预期从 47.8 升至 49.0,工业用电需求预期增长 2.5%,原油消费需求预期增长 3%,铜消费需求预期增长 4%;
新兴市场需求:中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消费国,2026 年二季度基建投资计划同比增长 8%,房地产政策放松(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 4.0%),拉动钢铁、水泥、铜、铝需求增长 —— 中国铜消费预期增长 5%,铝消费预期增长 6%,原油进口预期增长 4%;
风险提示:若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如美国 7 月非农就业数据低于 15 万人),工业属性大宗商品需求可能下修,需及时调整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