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的全球金融市场被 “数据真空” 与 “政策分歧” 双重阴影笼罩:美国劳工统计局突然宣布 11 月非农就业报告推迟至 12 月 16 日发布 —— 较美联储 12 月议息会议(12 月 9-10 日)晚 6 天,10 月数据更是因政府停摆直接取消。这一意外变动彻底打乱美联储决策节奏,联邦基金期货隐含的 12 月降息概率从 10 月的超 90% 骤跌至 32.8%,市场对 “年内最后一次宽松窗口关闭” 的担忧持续升温。吴老师团队依托 15 年全球宏观投研经验,从政策博弈逻辑、资产重定价路径切入,构建 “数据跟踪 - 分歧监测 - 跨资产配置” 的全链条合作体系,为客户穿越政策迷雾。
一、政策迷局:降息预期崩塌的底层逻辑
(一)核心变量缺失:非农推迟成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非农就业数据作为美联储判断经济冷热的 “核心锚”,其发布延迟直接制造政策决策真空:
“非农推迟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而是直接剥夺了鸽派推动降息的关键证据。” 吴老师在宏观策略会上强调,10 月会议纪要已显示 “多位官员认为需维持利率稳定”,数据真空下鹰派 “按兵不动” 的主张将占据上风。
(二)政策分歧白热化:FOMC 内部的 “攻防战”
美联储官员近期密集发声,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降息概率随言论剧烈波动:
阵营 | 核心观点 | 代表人物 | 政策主张 |
鸽派阵营 | 就业下行风险超通胀风险 | 理事沃勒、鲍曼 | 12 月降息 25 基点 |
鹰派阵营 | 通胀粘性未除,宽松易引发后遗症 | 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 | 维持当前利率至 2026 年 Q2 |
中间派阵营 | 需更多数据验证经济趋势 | 副主席杰斐逊 | 逐会决策,暂不表态 |
关键变量在于中间派的立场摇摆: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虽未直接表态,但近期频繁调研回购市场流动性,被市场解读为更关注金融稳定而非短期降息 —— 花旗预测其可能支持 “暂停降息 + 提前结束缩表” 的折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