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保费稳中有升:2025 年 1-10 月全国保费收入 4.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7%,其中财产险增速 5.2%,人身险增速 7.1%。吴老师团队测算,受益于保障型需求释放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2025-2028 年行业 CAGR 将维持 7.3%,高于金融板块整体增速(4.1%)。
结构优化趋势显著: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 15.3%,占人身险比重升至 28%;养老年金险保费增长 22%,而理财型保险占比从 2023 年的 35% 降至 24%。中国平安三季报显示,其保障型产品新单保费占比达 62%,较去年提升 14 个百分点。
成交金额持续萎缩:截至 11 月 19 日,保险板块当日成交金额合计 86.91 亿元,其中中国平安成交 42.68 亿元、中国人寿成交 73.54 亿元、中国太保成交 18.18 亿元,较年内 5 月峰值(150.2 亿元)下滑 42%。近一月板块换手率仅 0.35%,较金融板块均值(0.82%)低 57%。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保险板块 PB(市净率)均值 0.82 倍,处于 2015 年以来的 18% 分位,其中中国平安 PB 1.02 倍、中国人寿 0.91 倍、新华保险 0.78 倍,均低于近五年估值中枢(1.15 倍)。吴老师团队测算,板块估值较合理水平折价约 30%。
资金配置意愿不足:三季度北向资金减持保险股合计 1.2 亿股,其中减持中国人寿 4200 万股、中国太保 3800 万股;龙虎榜显示,机构专用席位近一月净卖出保险板块 5.8 亿元,占板块成交额的 6.7%。
头部险企优势凸显:CR5(行业前五市占率)达 58%,较 2023 年提升 4 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以 19% 的保费市占率居首,其健康生态圈已覆盖超 2 亿用户,带动健康险保费增长 21%;中国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NBV Margin)达 42%,较行业均值高 12 个百分点。
中小险企差异化突围:部分中小险企聚焦细分领域,如众安在线互联网健康险市占率达 15%,泰康养老在企业年金领域份额突破 22%,形成对龙头的补充。
外资险企收缩战线:外资险企保费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9% 降至 6%,仅在高端医疗险领域保持优势,如友邦保险高端医疗险份额仍达 28%,但整体业务增速(3.2%)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落地:中央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 30% 要投 A 股,按 2025 年预计新增保费 1.2 万亿元测算,将带来 3600 亿元增量资金。吴老师指出,这一政策既为市场提供 “资金活水”,也倒逼险企优化资产配置能力。
监管强化引导转型: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保障型产品占比纳入险企考核体系,对理财型产品实施额度管控。三季度数据显示,达标险企保费增速(8.3%)较未达标企业(2.1%)高 3 倍。
税优政策激发需求: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扩大至全国,税优额度从每年 1.2 万元提至 2.4 万元,带动税优养老险保费增长 45%。中国太保税优养老险业务规模突破 50 亿元,成为行业标杆。
健康保障需求激增:30-45 岁主力人群投保健康险的比例达 42%,较 2023 年提升 8 个百分点。第三方调研显示,76% 的消费者愿意为 “就医绿通”“重疾垫付” 等增值服务支付 15%-20% 的保费溢价,中国平安 “平安福 2025” 附加增值服务后,转化率提升至 35%。
养老规划提前布局:人口老龄化加速推动养老险需求,60 岁以上人群商业养老金参保率从 2023 年的 12% 升至 18%。泰康 “幸福有约” 养老社区关联保险产品销售额达 120 亿元,同比增长 38%。
消费理念日趋理性:理财型保险退保率从 2023 年的 18% 降至 11%,而保障型产品续保率达 85%。抖音保险频道数据显示,“百万医疗险”“重疾险” 搜索量同比增长 67%,远超 “年金险”(22%)。
资产端收益承压:前三季度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3.45%,较去年同期下降 0.5 个百分点,其中权益类投资收益仅 2.8%,导致险企净利润增速放缓(行业均值 5.2%),市场担忧利差损风险。
负债端转型阵痛:保障型产品前期费用投入高、盈利周期长,险企短期费用率上升(行业均值 32%,同比 + 3 个百分点),新华保险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长 18%,净利润同比下降 7%,压制股价表现。
资金风格切换影响:近一月市场资金向 AI、低空经济等成长赛道集中,保险板块作为防御性品种被阶段性冷落,融资余额较上月下降 8%,为年内最大单月降幅。
筛选标准:①保障型保费占比≥50%;②新业务价值率(NBV Margin)≥40%;③权益类投资占比 15%-20%(契合中长期资金入市方向);④北向资金近季度持仓稳定或增持。
典型标的案例:
中国平安(601318):保障型保费占比 62%,健康险增速 21%;NBV Margin 45%,居行业首位;三季度末权益类投资占比 18%,静待政策资金落地;当前股价 60.37 元,PB 1.02 倍,低于近三年均值 20%,吴老师测算估值修复空间达 40%,短期目标价 75 元。
中国太保(601601):寿险 NBV 增长 12%,养老社区布局领先(已开业 28 家);投资收益率 3.6%,优于行业均值;股价 35.83 元,总市值 3447 亿元,公募基金持仓比例较二季度提升 2 个百分点,具备估值与业绩双击潜力。
配置价值:此类标的转型成效已逐步显现,中长期资金入市将直接改善其资产端收益与市场情绪,吴老师预测未来 6 个月涨幅可达 35%-45%,适合核心仓位配置。
筛选标准:①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0%;②投资收益率波动率≤1.5%;③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8%;④股息率≥4%。
典型标的案例:
中国人寿(60162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245%,为行业最高水平;固收类投资占比 82%,投资收益波动率仅 1.2%;股息率 4.5%,股价 44.30 元,总市值 1.25 万亿元,PEV(内含价值倍数)0.85 倍,具备强防御属性。
新华保险(601336):健康险新单增长 15%,银保渠道优化成效显著(期缴占比 72%);投资收益率 3.5%,稳定性强;股价 68.20 元,股息率 4.2%,回撤风险低于 10%,适合底仓配置。
配置价值:在市场震荡期,此类标的能提供稳定的股息收益与净值保护,吴老师建议作为底仓长期持有,预计 2026 年涨幅达 25%-30%,最大回撤不超过 12%。
筛选标准:①与龙头险企存在深度合作(收入占比≥30%);②2025 年三季度净利润增速≥15%;③PE-TTM 低于行业均值 20%。
典型标的案例:
东方财富(300059):与平安、太保合作开展基金代销业务,前三季度保险渠道收入增长 32%;三季度净利润增长 28%,PE-TTM 25 倍,较券商板块均值低 18%,资金入市将带动经纪业务放量。
爱尔眼科(300015):与平安健康、众安在线共建眼科诊疗网络,保险支付客户占比达 25%;三季度营收增长 22%,当前估值较医疗板块折价 15%,保障型保险扩容直接利好需求释放。
配置价值:保险转型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增长,此类标的当前估值偏低,吴老师预测未来 3 个月涨幅达 20%-30%,适合灵活资金参与。
核心仓位(60%):30 亿元配置中国平安(转型先锋)、20 亿元配置中国太保(养老赛道),左侧布局等待估值修复;设置 40% 止盈线,若 PB 回升至 1.2 倍,减持 20% 仓位。
卫星仓位(30%):15 亿元配置东方财富(情绪联动)、10 亿元配置爱尔眼科(产业受益)、5 亿元配置国债 ETF,分散单一板块风险。
现金储备(10%):若板块换手率升至 0.8%(情绪回暖信号),立即补仓核心标的至 70%。
核心标的(25 万元):15 万元中国平安(长期持有)+10 万元中国人寿(防御配置),绑定行业成长与安全垫;
卫星标的(15 万元):8 万元东方财富 + 7 万元保险 ETF(512070),捕捉板块红利;设置 30% 止盈线、15% 止损线;
现金储备(10 万元):若板块 PB 跌至 0.75 倍(历史极值),补仓核心标的至 60% 仓位。
200 万元(40%):配置中国平安、中国太保,通过股东关系获取保障型产品独家代理权,佣金率提升 5 个百分点;
150 万元(30%):配置东方财富,绑定基金代销渠道,中间业务收入增长 20%;
100 万元(20%):配置保险 ETF(512070),分散个股风险;
50 万元(10%):配置货币基金,保持资金流动性,应对业务周转需求。
转型监测:每月跟踪保障型保费占比(平安≥60%、太保≥55% 为安全线)、新业务价值率变化;
资金监测:每周更新保险资金入市进度(月均新增≥300 亿元为积极信号)、北向资金流向(单日净流入超 2 亿元警惕情绪升温);
盈利监测:每季度跟踪投资收益率(目标≥3.5%)、费用率变化(控制在 32% 以下);
交易监测:每日跟踪板块换手率(≥0.6% 为资金进场信号)、成交额变化(较均值增长 30% 以上关注)。
阶段 | 触发条件 | 操作策略 |
布局窗口期 | 板块 PB≤0.85 倍,北向资金停止减持 | 加仓核心标的至 60%,卫星标的保持 30% |
转型验证期 | 保障型保费增速突破 20%,投资收益率回升至 3.6% | 维持核心仓位 50%,减持 10% 卫星标的 |
估值修复期 | 板块 PB≥1.2 倍,换手率≥1% | 减持 40% 核心标的,转向成长赛道 |
止盈策略:核心标的涨幅达 30% 减持 30%,达 50% 减持 50%;卫星标的涨幅达 25% 减持 40%,达 40% 减持 60%;
止损策略:单只标的回撤>20% 立即止损;组合净值回撤>15%,仓位降至 40%;
再平衡:每月调整仓位,确保核心标的占比不低于 50%,单一标的占比不超过 30%。
短期(2025 年底前):交易低迷持续,但政策利好不断释放,板块在 0.8-0.9 倍 PB 区间筑底,重点布局转型先锋型标的;
中期(2026 年一季度):年报数据验证转型成效(保障型保费占比突破 55%),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地,板块 PB 回升至 1.0-1.1 倍,防御稳健型标的补涨;
长期(2026-2028 年):行业转型完成,投资收益率稳定在 3.8% 以上,板块估值回归 1.2-1.3 倍 PB,龙头险企净利润复合增速有望维持 10% 以上。
吴老师股票合作:策略研究 —— 海外市场波动性增加 国内调整中风格切换
2025-11-19
吴老师股票合作:REITS 估值深度解析 —— 光大建筑建材视角下的基础设施投资......
2025-11-19
吴老师股票合作: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 —— 深空经济:开启航天强国的 “新纪......
2025-11-19
吴老师股票合作:银行理财周报 —— 理财公司密集 “换帅” 股权投资探索新实践
2025-11-19
吴老师股票合作:2026 年石油化工行业投资策略 —— 油价波动收窄 反内卷推动......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