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价格:10 元 / 股
买入数量:10000 股
理论总成本 = 10 元 / 股 × 10000 股 = 100000 元
每股平均成本:10 元 / 股
单次成本 = 10 元 / 股 × 1000 股 = 10000 元
十次总成本 = 10000 元 × 10 = 100000 元
每股平均成本 = 100000 元 ÷ 10000 股 = 10 元 / 股
买入成本:10 元 / 股 × 10000 股 = 100000 元
交易费用(按 A 股常见标准计算):
佣金:0.02%(最低 5 元 / 笔),即 100000 元 × 0.02% = 20 元
过户费:0.001%(仅沪市收取),即 100000 元 × 0.001% = 1 元
印花税:买入时不收取(卖出时收取)
单次总费用:20 元 + 1 元 = 21 元
实际总成本 = 100000 元 + 21 元 = 100021 元
每股平均成本 = 100021 元 ÷ 10000 股 ≈ 10.0021 元 / 股
十次买入总成本(不含费用):
交易费用(每次买入单独计算):
每次佣金:0.02%,单次最低 5 元(因每次买入 1000 股,金额约 9200-10000 元,佣金约 1.84-2 元,低于 5 元,按 5 元 / 笔收取)
每次过户费:0.001%,约 0.092-0.01 元,按实际收取(此处合计约 1 元)
十次总费用:(5 元 / 笔 × 10 笔)+ 1 元 = 51 元
实际总成本 = 95900 元 + 51 元 = 95951 元
每股平均成本 = 95951 元 ÷ 10000 股 ≈ 9.5951 元 / 股
总成本差异:分批买入比一次性买入低 100021 元 - 95951 元 = 4070 元
每股成本差异:分批买入比一次性买入低 10.0021 元 - 9.5951 元 = 0.407 元 / 股
盈利门槛差异:分批买入后,股价只需涨至 9.5951 元 / 股即可盈利,比一次性买入的盈利门槛低 0.407 元 / 股,在 A 股 “短期波动 1%-3% 常见” 的环境中,盈利概率大幅提升。
操作逻辑:将买入行为分散到多个时间点,若某一次买入后股价下跌,后续可在更低价位买入,通过 “低价补仓” 拉低整体平均成本;
案例参考:某股民计划买入某股票,初始价格 10 元 / 股,若一次性买入 10000 股,成本 10 元 / 股;若分三次买入(第一次 10 元 / 股买 3000 股,第二次 9.5 元 / 股买 3000 股,第三次 9 元 / 股买 4000 股),最终平均成本 =(10×3000 + 9.5×3000 + 9×4000)÷10000 = 9.35 元 / 股,比一次性买入低 0.65 元 / 股;
吴老师解读:“A 股没有‘绝对低点’,只有‘相对低点’。‘分批买入’不需要你精准判断‘最低点’,只需在‘相对低位区间’分多次买入,就能通过‘价格分散’降低平均成本,避免‘一次性买在高位’的风险。”
滑点原理:股票交易遵循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原则,若某股票当前卖盘为 “10 元 / 股卖 2000 股”“10.01 元 / 股卖 3000 股”,若一次性买入 10000 股,需依次吃掉 “10 元、10.01 元、10.02 元” 等多个价位的卖盘,最终实际买入均价会高于 10 元;若分十次买入 1000 股,每次只需吃掉 “10 元 / 股” 的卖盘(或少量更高价位卖盘),实际买入均价更接近 10 元;
数据对比:以 “某小盘股(流通盘 5 亿)当前卖盘:10 元 / 股 2000 股、10.01 元 / 股 3000 股、10.02 元 / 股 5000 股” 为例:
一次性买入 10000 股:需买入 “10 元 2000 股、10.01 元 3000 股、10.02 元 5000 股”,实际均价 =(10×2000 + 10.01×3000 + 10.02×5000)÷10000 = 10.011 元 / 股,滑点成本 0.011 元 / 股;
分十次买入 1000 股:每次买入 1000 股,前 2 次以 10 元 / 股买入,第 3-8 次以 10.01 元 / 股买入(每次 1000 股),后续 2 次以 10.02 元 / 股买入,实际均价 =(10×2000 + 10.01×6000 + 10.02×2000)÷10000 = 10.008 元 / 股,滑点成本 0.008 元 / 股;
滑点成本差异:分批买入比一次性买入低 0.003 元 / 股,按 10000 股计算,总成本低 30 元;
吴老师提醒:“小盘股、成交量小的股票,滑点成本更明显。若一次性买入大额资金(如 50 万元以上),滑点成本可能达到 0.1-0.2 元 / 股,总成本差异可达数千元;而‘分批买入’能通过‘小额多次’减少对股价的冲击,降低滑点成本。”
操作逻辑:“分批买入” 通常遵循 “先买 30%-50% 仓位,剩余资金根据市场变化调整” 的原则 —— 若买入后股价上涨,可继续分批买入剩余仓位(避免踏空);若买入后股价下跌,可动用剩余资金低价补仓(拉低成本);若遇到突发利空,可暂停买入,避免进一步亏损;
案例参考:某股民计划买入某消费股,总资金 10 万元,分三次买入:
第一次:股价 10 元 / 股,买入 3 万元(3000 股),仓位 30%;
次日:公司突发 “业绩不及预期” 利空,股价跌至 9 元 / 股,股民暂停买入,避免 “继续高位买入”;
一周后:股价企稳至 9.2 元 / 股,股民买入 4 万元(约 4347 股),仓位提升至 70%;
两周后:股价涨至 9.5 元 / 股,股民买入剩余 3 万元(约 3157 股),完成满仓;
最终平均成本 =(30000 + 40000 + 30000)÷(3000 + 4347 + 3157)≈ 100000 ÷ 10504 ≈ 9.52 元 / 股;
若当初 “一次性买入 10 万元(10000 股)”,成本 10 元 / 股,遇到利空后股价跌至 9 元 / 股,亏损 1 万元;而 “分批买入” 通过 “暂停买入、低位补仓”,不仅避免了大幅亏损,还将平均成本降至 9.52 元 / 股,后续股价涨至 9.6 元 / 股即可盈利;
吴老师总结:“A 股投资的核心是‘控制主动权’。‘一次性买入’会让你失去对资金的控制,遇到风险只能被动承受;而‘分批买入’能让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既避免踏空,又控制风险,最终实现更低的综合成本。”
操作步骤:
确定目标股票与初始价格:选择基本面良好、短期无重大风险的股票,以当前股价为 “初始价格”(如 10 元 / 股);
预设下跌区间与买入次数:根据股票波动性,预设 “总下跌区间”(如 10%)和 “买入次数”(如 3-5 次),计算每次买入的 “价格触发点”;
示例:初始价格 10 元 / 股,总下跌区间 10%(即最低 9 元 / 股),分 3 次买入:
第一次买入点:10 元 / 股(初始价格),买入 30% 仓位;
第二次买入点:10 元 ×(1 - 5%)= 9.5 元 / 股,买入 30% 仓位;
第三次买入点:10 元 ×(1 - 10%)= 9 元 / 股,买入 40% 仓位;
严格执行买入计划:股价达到预设触发点时,按计划买入;若股价未跌至预设低点(如仅跌至 9.6 元 / 股就反弹),则仅完成前两次买入,剩余仓位可在股价回调时补入;
适用场景:适合 “股价处于相对高位、短期有回调预期” 的股票,如刚经历一波上涨(涨幅 20% 以上)的白马股;
吴老师提醒:“下跌区间和买入次数需结合股票波动性调整 —— 小盘股波动大,可设置 15%-20% 的总下跌区间;大盘股波动小,可设置 5%-10% 的总下跌区间,避免因区间过窄导致‘无法完成分批买入’,或区间过宽导致‘错过买入机会’。”
操作步骤:
确定买入周期与次数:根据资金规模和投资周期,选择 “买入周期”(如每周、每两周)和 “买入次数”(如 10 次);
示例:总资金 10 万元,计划 10 周内完成买入,每周买入 1 万元(1000 股左右),共 10 次;
固定时间点买入:每周固定时间(如每周一开盘后 30 分钟)买入,无论当前股价高低,均按计划买入;
长期坚持分散风险:通过 “时间分散”,避免 “一次性买在某一时间段的高位”,长期下来,平均成本接近 “买入周期内的市场平均价”;
适用场景:适合 “指数基金、ETF 等跟踪大盘的品种”,或 “长期看好某行业(如新能源、消费)但不确定短期买点” 的新手;
案例参考:某新手股民每月定投某沪深 300 ETF,每月 10 日买入 1 万元,连续买入 12 个月:
若某几个月 ETF 价格上涨(如 1.1 元 / 份),买入数量减少(约 9090 份);
若某几个月 ETF 价格下跌(如 0.9 元 / 份),买入数量增加(约 11111 份);
最终平均成本 = 总投入(12 万元)÷ 总份数(约 133333 份)≈ 0.9 元 / 份,低于 “一次性在 1 元 / 份买入” 的成本,且无需判断股价高低;
吴老师解读:“时间周期分批的核心是‘放弃择时,通过时间分散风险’,适合‘长期投资(1 年以上)’的场景。新手若担心‘择时失误’,可优先选择这种策略,避免因‘过度纠结股价’导致‘错过买入机会’或‘买在高位’。”
操作步骤:
确定 “成交量放大” 标准:以股票 “近 20 日均成交量” 为基准,将 “成交量放大至 1.5 倍以上” 作为 “买入信号”;
预设仓位分配:分 2-3 次买入,每次成交量放大时买入一定仓位;
示例:某股票近 20 日均成交量 5000 手,分 2 次买入:
第一次买入:股价下跌 3%,成交量放大至 8000 手(1.6 倍),买入 50% 仓位;
第二次买入:股价继续下跌 2%,成交量放大至 10000 手(2 倍),买入 50% 仓位;
排除 “异常成交量”:若成交量放大伴随 “股价大幅下跌(跌幅 5% 以上)” 或 “利空消息”,则视为 “异常成交量”,暂停买入,避免 “接盘下跌趋势中的股票”;
适用场景:适合 “股价处于底部区间、有资金开始抄底” 的股票,如业绩预增但股价回调的成长股;
吴老师案例:“某新能源股票近 20 日均成交量 1 万手,股价从 20 元 / 股回调至 18 元 / 股时,成交量放大至 1.8 万手(1.8 倍),按计划买入 50% 仓位;后续股价回调至 17 元 / 股,成交量放大至 2.2 万手(2.2 倍),买入剩余 50% 仓位,最终平均成本 17.5 元 / 股,比‘一次性在 18 元 / 股买入’低 0.5 元 / 股,后续股价反弹至 18 元 / 股即可盈利。”
常用技术指标与买入信号:
均线系统:股价回调至 “20 日均线、30 日均线” 且获得支撑(如股价触均线后反弹)时,买入;
示例:某股票 20 日均线为 9.8 元 / 股,股价回调至 9.8 元 / 股后反弹,买入 40% 仓位;若股价继续回调至 30 日均线 9.5 元 / 股且支撑有效,买入剩余 60% 仓位;
MACD 指标:MACD 日线级别出现 “金叉”(DIFF 线上穿 DEA 线)且成交量放大时,买入;
示例:某股票 MACD 在 0 轴下方出现金叉,股价 10 元 / 股,买入 50% 仓位;后续 MACD 上穿 0 轴,股价 10.2 元 / 股,买入剩余 50% 仓位;
操作步骤:
选择 1-2 个核心技术指标:避免同时参考过多指标导致 “信号混乱”,新手建议优先参考 “均线 + 成交量”;
预设 “信号触发条件” 与 “仓位分配”:明确 “什么信号买入”“每次买入多少仓位”,如 “20 日均线支撑 + 成交量放大,买入 40% 仓位”;
验证信号有效性:若技术信号出现后,股价未按预期走势(如均线支撑后仍下跌),则暂停买入,避免 “假信号” 导致亏损;
适用场景:适合 “有技术分析基础、能看懂 K 线图” 的股民,适合 “股价处于震荡趋势、有明确支撑压力位” 的股票;
吴老师提醒:“技术指标分批需‘结合大盘环境’—— 若大盘处于熊市(如上证指数下跌 20% 以上),即使个股出现技术买入信号,也需降低仓位(如每次买入 20% 以下),避免‘系统性风险’导致技术信号失效。”
错误做法:某股票从 10 元 / 股跌至 9 元 / 股,股民买入 30% 仓位;继续跌至 8 元 / 股,买入 30% 仓位;再跌至 7 元 / 股(此时公司已出现业绩暴雷),仍买入 40% 仓位,最终平均成本 8 元 / 股,股价却继续跌至 5 元 / 股,大幅亏损;
正确做法:买入前先确定 “股票的支撑位”(如前期低点、重要均线),仅在股价跌至支撑位且 “无重大利空” 时买入;若股价跌破支撑位(如跌破前期低点 9 元 / 股),则暂停买入,避免 “抄底在半山腰”;
吴老师解读:“‘分批买入’不是‘接下落的刀子’,而是‘在刀子落地后捡起来’。若股票出现‘基本面恶化’(如业绩暴雷、违规被查),即使股价下跌,也不能买入,否则会越买越亏;只有‘基本面良好、仅因市场情绪下跌’的股票,才适合分批买入。”
错误做法:某股民分 5 次买入某股票,每次买入 20% 仓位,1 个月内完成满仓;随后市场突发 “政策利空”,大盘暴跌 5%,该股票跌至成本价以下,股民无资金补仓,只能被动承受亏损;
正确做法:分 4 次买入,每次买入 20% 仓位,仅用 80% 资金,保留 20% 应急资金;若遇到大盘暴跌,可用应急资金在 “股价超跌时补仓”,拉低平均成本;若未出现暴跌,应急资金可买入其他机会股,提升资金利用率;
吴老师提醒:“A 股‘黑天鹅’事件频发,应急资金是‘最后的安全垫’。即使你对某股票非常看好,也不要用完全部资金,保留 10%-20% 的应急资金,能让你在突发风险时更从容,避免‘满仓被套’的被动局面。”
错误做法:某新手用 “每月定投” 的方式,分批买入某 “业绩持续亏损、股价长期下跌” 的垃圾股,即使平均成本从 5 元 / 股降至 4 元 / 股,股价最终仍跌至 2 元 / 股,亏损 50%;
正确做法:“时间周期分批” 前,先筛选 “基本面良好” 的股票(如近 3 年净利润正增长、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再按时间分批买入;若股票基本面恶化(如净利润由正转负),则立即停止分批买入,甚至卖出止损;
吴老师强调:“‘分批买入’是‘降低成本的工具’,不是‘拯救垃圾股的解药’。若股票本身是‘垃圾股’,即使你分批买入降低了成本,也无法改变‘长期下跌’的趋势,最终还是会亏损;只有‘好股票’,才值得通过分批买入降低成本,长期持有获利。”
《“分批买入” 实战手册》+ 8 节线上课程
手册涵盖 “分批买入的核心逻辑、不同策略的操作步骤、支撑位判断方法”,搭配 15 个实战案例(如如何用均线找支撑位、如何设置时间分批计划),1 周即可掌握入门知识;
线上课程采用 “视频 + 直播” 形式,吴老师亲自讲解 “基本面选股技巧、支撑位判断实操、应急资金管理”,每节课程 30 分钟,支持回放,例如 “教你通过‘财务报表关键词’筛选好股票”“如何用手机软件画支撑位”。
“模拟盘分批买入训练”
提供 “10 万元模拟盘资金”,新手按 “分批买入” 规则(如价格区间分批、时间周期分批)进行操作,吴老师团队每日对模拟盘操作进行点评(如 “为什么这个支撑位无效”“应急资金保留是否合理”),帮助新手快速积累实战经验。
新手答疑社群
建立 “分批买入入门社群”,新手可随时提问(如 “这只股票的支撑位在哪里”“该选时间分批还是价格分批”“应急资金该留多少”),吴老师团队 24 小时内解答,同时每日分享 “3-5 只适合分批买入的好股票”(附支撑位分析),帮助新手快速上手。
“个性化分批买入计划” 制定
吴老师团队根据股民的 “资金规模、风险偏好(保守 / 稳健 / 激进)、目标股票”,制定专属分批买入计划:
示例:某股民资金 10 万元,风险偏好稳健,目标股票为某消费白马股(当前价 100 元 / 股,支撑位 95 元 / 股、90 元 / 股):
买入策略:价格区间分批,分 3 次买入;
第一次买入:100 元 / 股,买入 3 万元(300 股),仓位 30%;
第二次买入:95 元 / 股,买入 3 万元(约 315 股),仓位 30%;
第三次买入:90 元 / 股,买入 4 万元(约 444 股),仓位 40%;
应急资金:0 元(因股票基本面良好,且分批计划已覆盖回调风险);
“实时买入信号提醒”
针对目标股票,团队实时跟踪股价走势和技术信号:
当股价达到 “预设买入点”(如 95 元 / 股)时,通过 “微信 + 短信” 发送 “买入提醒”,明确 “买入金额、仓位占比”;
当股价跌破 “关键支撑位”(如 90 元 / 股)或出现 “重大利空” 时,发送 “暂停买入提醒”,避免股民继续买入;
当股价反弹至 “盈利目标位”(如 105 元 / 股)时,发送 “止盈提醒”,帮助股民锁定收益;
“每周成本复盘”
每周日晚,吴老师通过直播复盘本周分批买入操作:
分析 “目标股票的成本控制情况”(如是否按计划在低位买入、平均成本是否低于市场均价);
指出股民的 “操作问题”(如某股民未等股价跌至支撑位就提前买入,导致成本升高);
调整下周计划(如 “目标股票已涨至 103 元 / 股,暂停买入,等待回调至 100 元 / 股再补仓”)。
“个人分批买入体系诊断与优化”
吴老师与股民深度沟通 “现有分批策略(如买入周期、仓位分配、支撑位判断方法)、过往成本控制数据、操作痛点(如‘无法把握买入时机’‘应急资金利用效率低’)”,结合股民的 “资金规模、操作时间(全职 / 兼职)”,出具 “个人体系诊断报告”,并制定优化方案;
示例:某股民 “分批买入胜率低”,优化方案为 “增加‘成交量放大’的买入条件,将胜率从 60% 提升至 75%”;某股民 “兼职炒股没时间盯盘”,优化方案为 “将‘价格区间分批’改为‘时间周期分批 + 自动委托’,通过软件设置‘股价达到支撑位时自动买入’,节省盯盘时间”;
“多市场分批策略拓展”
除 A 股个股外,拓展 “港股通、ETF、可转债” 等品种的分批买入策略:
港股通:针对 “港股波动大、汇率影响成本” 的特点,制定 “结合汇率波动的分批买入计划”,如 “港币汇率升值时多买,贬值时少买”;
ETF:针对 “ETF 跟踪指数、波动小” 的特点,采用 “时间周期分批 + 定投” 结合的策略,降低成本;
可转债:针对 “可转债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的特点,采用 “价格区间分批 + 强赎预警” 的策略,在 “可转债价格低于 100 元时分批买入,接近强赎价时卖出”;
“极端行情成本控制指导”
当市场出现 “极端行情”(如大盘单日暴跌 5% 以上、个股突发利空跌停)时,吴老师团队 1 小时内联系股民,给出 “成本控制方案”:
若股价暴跌但 “基本面未恶化”:建议 “用应急资金在跌停板挂单买入,拉低平均成本”;
若股价暴跌且 “基本面恶化”:建议 “暂停所有买入,甚至卖出部分仓位,避免成本进一步升高”;
示例:2024 年某行业突发政策利空,某股民持有的行业龙头股跌停,团队立即建议 “用 20% 应急资金在跌停板买入,次日股价反弹 3%,平均成本降低 1.5 元 / 股”。
官网咨询:访问吴老师投资咨询官方网站(gphztz.com),在 “分批买入实战服务” 板块查看三类服务的详细介绍,点击 “在线咨询”,客服会根据您的 “炒股经验、资金规模、操作痛点” 推荐适合的服务(如 0 基础推荐 “入门学习型”,资深股民推荐 “体系优化型”);
电话咨询:拨打官方咨询电话(网站底部公示),与吴老师团队直接沟通,例如 “我总是买在高位,该选哪种服务”,团队会结合您的情况提供个性化建议,无强制推销。
入门学习型:签订协议后,立即发送《“分批买入” 实战手册》与线上课程链接,开通 “模拟盘账号”,邀请加入新手答疑社群;
实战指导型:1 个工作日内为您制定 “个性化分批买入计划”,开通 “实时提醒通道”,后续同步 “买入 / 暂停 / 止盈提醒”;
体系优化型:3 个工作日内完成 “个人分批买入体系诊断”,出具诊断报告与优化方案,安排专属顾问对接日常服务与极端行情指导。
股票操盘手吴老师:中国真正发大财的一种人:做一个独来独往的交易者!值得股民细品
2025-11-27
股票操盘手吴老师:中国真正发大财的一种人:做一个独来独往的交易者!值得股民细品
2025-11-27
股票操盘手吴老师:A 股:当你把 “缩量上涨” 和 “缩量下跌” 搞懂,炒股成功......
2025-11-27
中国 A 股:10%+80%+10%=1,牢记少走很多弯路,写给 2 亿中国股民......
2025-11-27
A 股:倘若接下来迎来牛市,如果你本金只有五万,认准这两条规律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