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Q3,该光伏组件企业股价跌至 15 元,低于所有股东持仓成本(机构 16-18 元、散户 15.5-17 元),但行业因 “产能过剩、价格战加剧” 引发市场恐慌,散户投资者单周净抛售 5 亿元,机构投资者因 “散户出逃导致流动性下降” 也被迫减持,尽管公司 2023 年 Q3 仍盈利(净利润增速 10%),股价仍继续跌至 10 元,较套牢价再跌 33%。
数据佐证:吴老师团队统计显示,2018-2024 年 A 股 “股东套牢后仍下跌” 的个股中,有 68% 的个股在下跌过程中出现 “散户单周净抛售超 2 亿元、情绪恐慌指数(如股吧看空率)超 70%” 的特征,情绪面对下跌的 “放大效应” 显著。
(二)历史或将重演:哪些特征预示 “套牢后仍下跌” 行情?
A 股历史上 “股东套牢后仍下跌” 的行情并非偶然,而是具备 “可识别、可预判” 的三大特征,当前 A 股部分板块已显现这些特征,历史大概率重演:
1. 特征 1:行业遭遇 “政策收紧 + 需求萎缩” 双重打击
历史上 “套牢后仍下跌” 的个股,多来自 “政策收紧 + 需求萎缩” 的行业 —— 政策收紧限制行业发展空间,需求萎缩导致公司业绩下滑,双重打击下,行业估值体系重构,个股即使股东套牢仍会持续下跌。
历史案例:2018 年传媒股
2018 年,传媒行业遭遇 “影视税收政策收紧 + 广告需求萎缩” 双重打击:影视公司需补缴税款(政策收紧),广告收入同比下降 15%(需求萎缩),尽管多数传媒股在 2018 年 Q2 已跌至股东套牢价(如某影视股跌至 8 元,低于所有股东持仓成本 9-12 元),但行业双重打击导致价值预期持续下调,后续股价继续下跌 40%,平均市盈率从 30 倍降至 15 倍。
当前风险板块:部分高负债地产股
2024 年,高负债地产行业遭遇 “融资政策收紧(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加码)+ 销售需求萎缩(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2%)” 双重打击,部分高负债地产股(如某负债超 2000 亿元的房企)股价已跌至 3 元,低于所有股东持仓成本(机构 3.5-4 元、散户 3.2-3.8 元),且行业政策与需求暂无改善迹象,符合 “套牢后仍下跌” 的历史特征,历史行情大概率重演。
2. 特征 2:公司 “业绩连续亏损 + 现金流断裂”
历史数据显示,“业绩连续亏损 + 现金流断裂” 是个股 “套牢后仍下跌” 的 “致命信号”—— 业绩亏损说明公司盈利能力恶化,现金流断裂说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双重问题叠加,即使股东套牢,资金仍会因 “规避破产风险” 而持续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