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锚定” 是指投资者将某一特定价格或点位作为 “心理锚点”,以此判断后续市场走势 —— 当股价突破前期高点时,投资者会将该高点锚定为 “新的起点”,认为 “突破后还能涨”;当股价回调时,又会将前期低点锚定为 “安全线”,认为 “跌到这里就会反弹”。这种偏差在 “市场突破关键点位” 时表现尤为突出,导致投资者在高点误判趋势,最终站岗。
典型场景分析:
吴老师指出,“认知锚定” 偏差的核心问题是 “用历史价格判断未来趋势”,忽视了 “价格突破需业绩、资金、政策等基本面支撑”—— 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突破,往往是 “假突破”,而锚定偏差让投资者误将 “假突破” 视为 “真趋势”,最终在高点站岗。
(二)四大典型场景:“高点买入” 的触发陷阱
1. 热点题材股 “连续涨停” 场景:在 “狂热情绪” 中追高
这类场景多发生在题材股(如政策利好、概念炒作)身上,表现为 “短期连续涨停,成交量急剧放大,市场讨论度飙升”。此时 “贪婪偏差” 与 “从众心理” 被同时触发,投资者因 “怕错过连续涨停” 而盲目追入,却忽视了题材股 “业绩支撑弱、波动大” 的特点。
案例:2025 年某 “人工智能 + 教育” 题材股,因 “政策支持 AI 教育落地” 消息,连续 5 个涨停,股价从 8 元涨至 13 元,第 6 个交易日开盘冲高至 14 元(涨幅 75%),大量投资者在 13-14 元区间追入。但随后公司发布 “暂无 AI 教育实质业务” 的澄清公告,股价连续 3 个跌停,追涨投资者最高被套 30%。
吴老师提醒,应对这类场景的核心是 “区分‘真题材’与‘假概念’”:真题材需具备 “政策持续支持 + 业绩逐步兑现 + 行业空间明确”(如半导体自主化、汽车后市场改革),而假概念多为 “短期消息刺激 + 无实质业务 + 业绩无支撑”。对于连续涨停的题材股,若缺乏基本面支撑,即使涨幅再大也需坚决规避,避免在情绪顶点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