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强调:“这种‘海外技术突破 + 国内应用落地’的产业共振,是最具持续性的利好类型。” 从产业链传导逻辑看,谷歌 AI 模型升级将直接拉动算力需求,利好国内光模块、服务器等硬件企业;阿里等国内企业的应用爆发,则会加速 AI 技术在游戏、传媒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形成 “硬件 - 软件 - 应用” 的全链条机会,这也是当日科技板块集体爆发的核心原因。
(二)潜在利空:三类风险变量暗藏回调隐患
“成熟的操盘者既要看到利好的牵引力,更要警惕利空的‘暗礁’。” 吴老师提醒,11 月 25 日 “操盘必读” 及关联新闻中隐藏的三类利空消息,可能成为反弹持续性的 “绊脚石”,需重点关注其后续演化。
资金面利空:年底结账压力制约上涨高度
中财网在利好解读中明确提示,年底机构结账分红的传统周期已至,各类资金做多动力存在天然不足。吴老师补充道,从历史规律看,11 月下旬至 12 月,公募基金调仓换股、私募产品净值维稳等行为会显著增加市场波动,2022 年同期,A 股成交量曾连续 12 个交易日萎缩,导致反弹行情提前夭折。当前虽有央行流动性支持,但机构资金 “落袋为安” 的心态仍可能压制板块上涨空间,这也是为何当日指数反弹但涨幅温和的重要原因。
外部环境利空:地缘与汇率的双重扰动
“操盘必读” 的国际新闻板块同样释放风险信号。日媒报道显示,中方拒绝明年 1 月中日韩首脑会议,叠加周边区域紧张局势持续,虽短期刺激航天航空、海工装备等防御板块走强,但长期来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外资避险情绪。同时,美元指数在美股上涨带动下出现反弹,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北向资金虽当日大概率净流入,但后续持续性仍存变数,这对依赖外资支撑的核心资产板块构成潜在压力。
技术面利空:反弹结构存在瑕疵
和讯网 “操盘必读” 的技术分析栏目指出,上证指数虽实现反弹,但尚未补掉 3927 点的前期缺口,且日线级别仍处于调整趋势中,KDJ 指标虽有拐头,但尚未形成明确金叉信号。吴老师进一步拆解:“今日反弹属于典型的‘B 浪修复’,从量能看,较昨日仅增加 800 亿元,尚未达到 2500 亿元以上的有效放量标准,说明市场资金仍处于观望状态,反弹结束后可能面临 C 浪调整压力。” 这种技术面的瑕疵,意味着当前操盘需严格控制仓位,避免盲目追高。
(三)博弈平衡点:三大信号判断行情性质
“利好与利空的博弈决定了行情走向,操盘决策需找到二者的平衡支点。” 吴老师结合 “操盘必读” 消息与盘面数据,提炼出判断行情性质的三大关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