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金额:优先选择 “在手订单金额≥当前市值 30%” 的标的,确保未来 1-2 年业绩有支撑。例如 “价值 50” 中的某军工标的,2024 年在手订单达 85 亿元(市值 200 亿元),订单覆盖率 160%,纳入后 6 个月净利润增速达 38%;
产能利用率:硬科技标的要求 “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85%”,避免 “产能过剩导致业绩不及预期”。某新能源电池材料标的因 “产能利用率 92%+ 扩产计划匹配政策需求”,被纳入 “价值 50”,2024 年营收同比增 42%;
现金流健康度:要求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 净利润≥0.8”,杜绝 “利润好看但没钱收” 的情况。2024 年某候选消费标的虽净利润增速 25%,但现金流净额仅为净利润的 50%,最终未纳入,后续因应收账款问题股价下跌 15%。
“业绩不是‘算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 有订单就有收入,有产能就能交付,有现金流就是真盈利。” 这是吴老师筛选业绩标的的核心原则,也让 “价值 50” 标的的业绩兑现率达 92%,远超 A 股平均 65% 的水平。
二、实战案例:某新能源储能标的的 “价值 50” 完整操作路径
以 2024 年 “价值 50” 体系中的某新能源储能标的(下称 “储能标的 F”)为例,完整还原从 “入选 - 持仓 - 止盈” 的全流程,展现 “价值 50” 体系的实战价值:
(一)入选阶段:三维共振,锁定确定性机会(2024 年 Q1)
政策适配:2024 年 1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能源储能装机规划》,明确 “2024 年储能装机新增 20GW”,储能标的 F 因 “储能变流器市占率 12%+ 获 2 亿元国家级补贴”,政策适配性得分 91 分;
估值安全:当时标的 F PE 25 倍(低于行业均值 32 倍 19%),PEG 1.0,静态估值得分 88 分;
业绩验证:2023 年 Q4 扣非净利润增速 30%,在手订单 45 亿元(市值 150 亿元,订单覆盖率 18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 净利润 = 0.9,业绩得分 90 分;
(二)持仓阶段:动态跟踪,把握加仓机会(2024 年 Q2-Q3)
加仓信号:2024 年 4 月,标的 F 获省级储能项目订单 12 亿元(政策落地验证),Q1 净利润增速达 32%(业绩超预期),PE 仍维持 28 倍(低于行业均值 35 倍 20%),提示加仓 20%,平均成本降至 18.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