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我们没有追逐‘AI 概念炒作’,而是聚焦‘政策有明确量化目标’的赛道。” 吴老师在年度复盘会上强调,“比如高端仪器的‘国产化率突破 70%’、固态电池的‘装车率 15%’,这些可量化的政策目标能有效规避‘概念陷阱’,让标的盈利有明确支撑。”
(二)研发共振:筛选 “真投入、真突破” 的硬科技标的
2025 年 “价值 50” 标的池的核心护城河,在于对 “研发真实性” 的严格把控。全年纳入的标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 18.5%,远超 A 股硬科技板块 11.2% 的均值,其中核心发明专利占比超 60%,避免了 “伪科技” 标的的拖累:
(三)资金共振:借道 “机构定价权” 放大盈利
2025 年 A 股散户交易额占比仍达 65%,但 “价值 50” 标的凭借 “机构集中持仓” 实现了 “抗波动、涨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