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用 “技术面确认” 找买点
选好标的后,买入时机的把握同样重要 —— 即使是优质标的,买在高位也会面临短期回调压力。吴老师建议,结合 K 线形态、均线趋势等技术指标,确认买入时机。
“比如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符合替代机会逻辑,基本面和估值也达标,但股价前期上涨较多,处于高位震荡 —— 此时不宜急于买入,需等待股价回调至 20 日均线获得支撑、成交量萎缩后,再分批建仓,这样既能降低短期回调风险,又能把握长期机会。” 吴老师补充道。
第三步:用 “动态仓位” 控风险
即使是确定性较高的机会,也需要通过仓位管理控制风险 —— 尤其是在 “抛售日本” 带来的市场变局中,短期波动可能加剧,合理的仓位能帮助投资者应对突发情况。吴老师建议采用 “动态仓位法”:
“比如某投资者总资金为 100 万元,买入 2 只确定性高的替代型标的,每只仓位 25%(各 25 万元),再买入 1 只确定性中等的进口依赖型标的,仓位 10%(10 万元),整体仓位 60%(60 万元),剩余 40 万元资金备用 —— 这样的仓位配置,既能把握机会,又能应对短期波动,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吴老师举例说明。
三、吴老师的教学资源:从 “懂现象” 到 “会操作”,全方位提升实战能力
“抛售日本” 这类复杂的全球市场事件,对投资者的分析能力、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仅靠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准确把握机会。为此,吴老师专门打造了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帮助学员从 “看懂现象” 到 “会实战操作”,全方位提升应对市场变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