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设备研发与生产需大量投入,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盈利水平。中晶科技通过 “规模化生产 + 国产供应链 + 本地化布局”,构建了较强的成本优势:
规模化降本:2025 年 8 英寸硅片产能达 120 万片 / 年,单晶炉产能达 1500 台 / 年,规模效应下硅材料单位成本同比下降 8%,设备单位成本同比下降 12%;
国产供应链替代: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从 2020 年的 50% 提升至 2025 年的 85%,例如采用国内企业生产的加热元件、轴承,成本较进口降低 30%-50%;
本地化布局:生产基地位于宁波、合肥,靠近长三角半导体产业集群,原材料采购与物流成本低于同行 10%-15%;
成本优势直接体现为毛利率领先:2025 年 Q3 综合毛利率 42.5%,高于北方华创(38%)、晶盛机电(35%)等十强企业,净利率 19.8%,位列十强企业第三,仅低于中微公司(22%)、北方华创(21%)。
跻身 “中国半导体设备十强” 不仅是荣誉,更将为中晶科技带来政策、客户、技术三大战略机遇,加速公司成长。
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而 “十强企业” 作为行业标杆,将获得更多政策与资金倾斜:
国家大基金投资:2025 年 10 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简称 “大基金三期”)对中晶科技增资 2 亿元,用于 12 英寸硅片与碳化硅设备项目,持股比例从 5% 提升至 8%;同时,公司入选 “国家半导体设备创新发展专项”,获得研发补贴 1.5 亿元;
地方政府支持:合肥市政府为中晶科技合肥基地提供土地优惠(每亩地价低于市场价 30%)与税收减免(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全免),同时配套建设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降低公司供应链成本;
政策支持不仅为公司提供资金与资源,更提升了行业影响力,为后续拓展客户与合作奠定基础。
在半导体行业,“十强企业” 的身份是技术实力与可靠性的重要背书,将帮助中晶科技加速进入高端客户供应链:
国内高端晶圆厂突破:2025 年以前,公司硅材料与设备主要供应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中低端晶圆厂;跻身十强后,2025 年 Q3 成功进入长江存储(存储芯片龙头)、长鑫存储供应链,订单金额达 5.8 亿元,占季度营收 72%;
海外客户拓展:借助 “中国半导体设备十强” 的行业地位,2025 年公司在韩国、东南亚设立办事处,与三星电子、SK 海力士达成初步合作,2025 年 Q3 海外营收达 1.2 亿元,同比增长 150%,海外市场打开新增长空间;
客户结构的优化将显著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与成长潜力,预计 2026 年高端客户营收占比将从 2025 年的 25% 提升至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