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使用周期:1 年内需用?1-3 年?3 年以上?
每月可投入研究的时间:少于 5 小时?5-10 小时?10 小时以上?
能接受的最大亏损:5% 以内?5%-10%?10%-20%?
投资经验:1 年以内?1-3 年?3 年以上?
...
散户输入答案后,系统会生成《专属方案报告》,包含推荐策略、标的类型、仓位建议、预期收益等。例如,一位 “资金 10 万、3 年不用、每月能研究 10 小时、能接受 10% 亏损” 的散户,系统推荐 “60% 仓位中长线成长股 + 40% 仓位热点短线”,预期年化收益 20%。
“以前凭感觉操作,现在系统帮我定位,方案更清晰了。” 使用过系统的散户说。
实战案例:从 “资金混乱” 到 “有序增长” 的转型
散户张先生的资金管理曾一片混乱:20 万资金中,5 万买了股票,3 万买了基金,7 万存理财,5 万做期货,结果顾此失彼,全年亏损 8%。吴老师为他做 “资金梳理” 后,发现问题:
资金属性不匹配:短期要用的 3 万买了锁定期基金,急需用钱时只能割肉;
策略混乱:既做长线又做短线,既投 A 股又投期货,精力不足;
风险失控:期货仓位 25%,远超其能承受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吴老师制定转型方案:
资金分类:将 20 万分为 “短期备用金”(3 万,买货币基金)、“中期增值金”(12 万,用 “核心 + 卫星” 策略)、“长期布局金”(5 万,买指数基金定投);
策略聚焦:放弃期货,专注股票和基金,每月研究时间集中在中期增值金;
风险校准:中期增值金单只股票仓位不超过 10%,止损线 5%。
转型后,张先生的资金管理井井有条:2023 年,短期备用金收益 2%,中期增值金收益 22%,长期布局金收益 15%,整体收益 18%,实现了从 “混乱” 到 “有序” 的跨越。
不同资金规模的 “仓位管理公式”
吴老师给出不同资金规模的仓位管理公式,让散户有据可依:
小资金仓位 =(市场赚钱效应评分 / 10)×100%
(赚钱效应评分:0-10 分,涨停家数多、赚钱股票比例高则评分高)
例:赚钱效应 8 分,仓位 80%;评分 3 分,仓位 30%
中资金仓位 = 核心仓位(60%)+ 卫星仓位(赚钱效应评分 / 10×40%)
例:赚钱效应 7 分,卫星仓位 28%,总仓位 88%;评分 2 分,卫星仓位 8%,总仓位 68%
大资金仓位 =(10 - 市场估值分位数 / 10)×100%
(估值分位数:0-100,越高说明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