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白天在机械键盘上噼里啪啦打字、晚上打网游开黑的淘宝客服;还有每晚出去喝酒、凌晨三四点穿着高跟鞋回来,还要再叫外卖的夜猫子室友。最恐怖的一次是,催债的上门来找她,一直砸门,从凌晨4点持续到当晚7点,最后她出门应对,报了警才解决。
我的生活圈子太窄,人慢热内向,我决定从29岁生日这一天开始,努力改变一下。
于是下载了社交软件,补充好资料,开始了“阅人无数”的筛查工作。我主要看的都是姑娘,想交个朋友。
认识M那天是我的生日,当时简单聊了几句,她说刚玩不太会用,向我要了微信。我没有防备,她算是我半个同行,本着学习的态度,她约我见面我就答应了。
前两次都约在咖啡厅,第一次聊星座,她帮我看了星盘,第二次的项目是手工制作。在那之后,M每周都要约我两三次,我都拒绝。但她依旧保持每天都找我聊天的频率,这频率让我难受。但我总会先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太慢热,接触社会少,不知道现代人相处可以快到这种地步。
第三次见面,是因为她磨了我很久。她说,最近有个房产类活动在德州(临出发又变成了济南)有很多不错的圈内资源,需要我帮忙几天。出于扩展圈子的目的,我答应了。
不是没有怀疑过这次出行,因为每次我问她活动细节时,她的答案都似是而非,甚至我问一些车旅食宿问题,她都说我会安排。
最后,即便很不想去,但我突然有了一种就想知道她在搞什么猫腻的冲动感。其中有出于对人脉和圈层突破抱有的幻想,也有对人的天然信任。出发前我把出行计划告诉了闺蜜,她千叮万嘱我一路小心。
说到底,还是有点傻。好奇害死猫,被骗进了传销组织。
以前知道传销都是看网络、电视上的报道,以为是那种聚集性的演讲听课,限制人身自由,都是些没有文化的人,聚在一起整天洗脑妄想挣钱发财。
但这次不同:85-95后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大学毕业,有的甚至是海外留学,以朋友名义告诉你这是一个扩展人脉获得财富的最佳路径。没有限制你人身自由甚至带你一起吃喝、桌游,气氛融洽,当然也会盯紧你。
到第二天晚上,我再也不想听洗脑了,装作情绪爆发,以和M吵架的名义逃出公寓,打车到车站。我删了M的微信、电话,取消了社交软件里的配对,希望她不再打扰我的生活。


往返车票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我在知乎里看到了大量相似度有90%的剧情:同样的运作模型,数字计算、晋升模式,以及交友套路、租房地段(临近公安局,让你有安全的错误认知);从不在酒店开房,都是找杂乱的民宿/公寓;不找本地人,每次都以项目考察的名义待4天左右,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洗脑,让你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去反应就被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