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查了相关的规定,“N+1”的模式在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是合规的,但是有的城市政策并不支持。因为“改变房屋原有结构打隔断”,它被认定为“违法群租房”。
就这样,在我人不在北京,没有收到任何提前的通知,也没人保护我的个人物品不被损坏或偷窃的情况下,我的房间被拆除了。
我自认倒霉,但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早不砸晚不砸,偏偏在疫情严重的节骨眼上处理这件事情。按照当时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到京之后要居家隔离14天,我的家却变成了没有墙可以隔离的废墟。
好在我暂缓回京的申请被单位批准了,我可以继续在线上完成工作。打了一圈电话之后,这家长租公寓给我办理了无责退租。
租房这些年,为了安全,为了能够舒心地生活,我一次又一次地抬高预算底线,咬牙说服自己少吃一点,少买衣服,结果这一回,花了史上最高的价钱,却发现每个月4600元也买不到住房尊严。
那几天,消沉的不止我一个人。我妈开始直接拒绝亲戚买房的借钱请求:“我也想攒钱,我家小孩被赶来赶去的也怪可怜的。”我爸憋了两天,吃饭时吐出一句:“争取明年给你买一个小套。”
虽然在北京落了户,我从来没有在北京买房的想法,一是我买不起,二是觉得房价太高。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告诉我要自立,“满18岁就把你撵滚蛋”。后来,她一路向现实低头,从“供你读完书就切断经济往来”到在我工作后还时不时补贴我的房租。我的父母都来自农村家庭,靠考学改变了命运,“全靠自己,不要家里一分钱”是我妈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
时代和房价都不同了,但她的理念已经灌输成功,我无法接受自己挪用父母的积蓄。另外,如果买了房,就要背上重重的房贷。我妈喜欢旅游,每年国内外跑两三趟,我平时跳舞唱歌弹琴,每节课的课时费也不菲。有了房贷的压力,我们就必须割舍自己的喜好,那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本来我已经跟父母达成了先不买房的共识,墙一被砸,他们又动摇了。
不过缓了几天,我又振作了起来。我向爸妈宣布,我“易出外、飘荡,不断有所追求与期望,置产较困难”,让他们放下给我买房的负担。
我想了想,如果我现在就有一套房,那我一定会把房子卖了换成钱,出国去学音乐剧。我并不想拥有房产,我只是需要住的地方。以后不租隔断就没有事,我这样安慰自己。
六
自从收到回京的通知,我不得不拼命地找房,手机界面在5个租房App之间切换。在老家的亲戚家做客,我在人家的房子里转了一圈说,“这在北京整租下来要一万二”。
5月回到北京,我把行李箱放在单位工位下面,立刻就出去看房。我又从这家长租公寓租下了一间三居室里带阳台的主卧。因为年付可以享受返现2个月房租的优惠,在我妈支援下,我一次性付完了5万多元的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