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人被抱起办业务背后:银行缩减柜台 特殊人群需求待解
据中新经纬报道,近日,一则老人被抱起进行激活社保卡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11月21日,农行湖北省广水支行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称,事发后,该行人员已及时赶到老人家道歉,并称将以此为戒,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在银行线下网点智能化的同时,依然有部分特殊人群需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完成金融业务。这部分人群是金融服务中难以覆盖的人群,银行更多是为了践行一个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普惠金融理念。银行要进一步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去服务这部分群体。
点评: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难以掌握并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人来说,数字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变化给他们带来不便。于是,填平“数字化鸿沟”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共同行动。这条鸿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限制了穷人使用互联网;另一方面,一部分人,主要是老年人,因为思维习惯和身体能力限制,不习惯使用互联网。对前一部分的问题,解决办法主要靠经济增长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对后一部分人的问题,则在于技术的普适性。有报道说,科学技术的初衷是便利,姿态是向善,应该是老少咸宜的“通俗剧”,而非曲高和寡的“圈内人游戏”。很多新产品所内含的技术越来越复杂,但其产品的使用却越来越简单化,即“傻瓜化”。技术更适于广大民众,而不只是少数精英使用。典型的例证是“傻瓜”相机。普通人不必学习摄影技术,也可以拍出不错的照片。这项技术为普及智能手机打下基础。解决一部分人,特别是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技术的障碍,应当致力于开放普适性技术和友好型技术。
(编写 点评 侯若石)(中新经纬APP)
《点石成金》第484期。本栏目嘉宾观点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