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虚心学习成功者的观点,成功者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如对于行情节奏的把握,对于盘面的理解,都是从长期实践中感悟出来的,我们要总结把其变成自己的一套方案,不足之处我们并将其完善,最终自己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市场中的交易机会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各种各样,大家不要妄想大小通吃,很累也很辛苦,更是两头不讨好。
个人建议只抓盈亏比较大的机会,舍弃小机会,并且把大机会做得透彻,该加仓加仓,交易效率会提高很多。
一个人要将心定节,追寻自己的本心不断前行,终能见大道。人的本心就是佛。
顿悟见性。心是愿望,神是境界、神是自己,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
交易不能光靠技巧就能成功,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内心反省,思考追求智能的人才有机会。
市场的资本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资金及其有限,就好比和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巨大打架,退出的方式只有两种,放弃或者被消灭。
交易者只能在局部、暂时、某个层面上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
成功交易者大多有完善的资金管理方法,这也是其秘而不宣的核心优势之一。
没有单独靠资金管理成功的,毕竟资金管理是控制风险的手段,本身不会带来利润,只能避免大失败,和在有利情况下获取更大的利润。
坚持住自己的原则,一旦行情来了,收获的时候就到了。
当浮盈达到这个幅度就把止损价开到开仓价上,目的是为了在追求不确定利润的时候保护本金不受损失。
第一,个股遇到重大利空,持股者集体踩雷,纷纷挂低价离场,这种情况下往往迎接投资者的是一字板跌停,抛都抛不出。
举个例子,如下图,个股发布年度预告,预计2018年净利润亏损73~78亿元,个股目前的总市值不足40亿元,亏损却将近市值的一倍。
持股的投资者心中暗自骂爹骂娘了,既对上市公司感到气愤,也恐惧股价大跌。
果然,发布预告的次日,股价一字板跌停,跌停板上都是抢着挂单离场的单子,但是没有多少外面的投资者接盘;
因此,里面的投资者跑都跑不掉,硬是吃了个跌停,当天仅成交了914万。
第二,个股前期累积了一段可观的涨幅,买盘减少,获利盘出逃,导致成交量萎缩,价格快速调整。
如下图,个股在前期上涨过程中,成交量越来越小,由买盘占优逐步转变为卖盘占优;
在上涨途中,随着阶段涨幅扩大,投资者恐高心理发挥作用,进场意愿越来越低,直到原始的持股者获利离场的意愿越来越强,抛压加大,则会结束上涨的走势,进入调整的阶段。
而在调整阶段,个股的基本面情况未变,仅是技术性整理,所以不会引起清仓式出逃,成交量维持低量状态,但由于承接盘还不足,速度下跌得快,这个过程一般出现在大涨后的第一次调整。
总的来看,股票缩量快速下跌,出现在下跌途中的加速和上涨途中的调整,背后的心理变化才是值得研究与分析。
选股时剔除冷门股和下降通道的个股,选择那些曾经连续放量上涨;
近日缩量回调的个股进行跟踪,待股价企稳、重新放量,且5日均线翘头和10日线形成金叉时,就可果断介入。
这种方法应该与K线图结合运用。只有在大阴量所对应的K线为小阴线时,才可以放心介入。
如果所对应的K线图为大阴线,则说明多方力量太小,此时就应该好好地注意防范风险
地量地价是指股票在成交量非常少的情况下,其股价也创出了阶段性的新低。
地量,意味着成交量已是阶段性以来的最少成交量,地价亦指股票阶段性的新氏。
如果股价一直在持续下跌的过程中,没有再出现过持续的带量下跌或者阶段性的带量下跌过程,那么即使是出现了所谓的地量地价,也并不意味着市场出现了底部,因为空头的下跌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市场后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来说,市场要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跌势才可能会停止,地量地价才会出现。
地量出现后,可能出马上出现地价,也有可能在后续的时候再出现地价
(1)当股价从头部滑落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见底回升的过程。
(2)这个头部区间的成交量称为顶量,见底回升时的成交量称为底量。
(3)如果底量能大大地超过顶量,则较容易通过顶量造成的压力带。
(1)主力一般在股价下跌通道中收集筹码,因此一边打压股价一边进行进场,其成交量不可能放大。只有当股价跌到主力满意的低价区时,主力才肯大力收集筹码,此时成交量会急骤放大。
(2)虽然当时的股价还在前一头部之下,能否冲上去还令短线客担心。但是急骤放大的底量如果远远地大于前顶量,则说明主力并不将前头部看在眼里,甚至把它看成是新行情的底部。
前头部的成交量称为顶量,而现在低位的成交量称为底量,顶量处一定有套牢盘,当股价从低位上涨至前头部顶量区间时套牢盘会挣扎解套出局,如果现在的底量没法超过顶量的话,将对行情的发展造成不利局面。
股价要想向上涨必然要克服前头部压力,也唯有现在底部的建仓量能够超过前头部的套牢量时,才能证明主力的确有这个实力和信心去把前头部打通。